
股票配资推荐网
“我觉得我活着还是死去,好像都没关系。”
“可我也没办法死去了,所以,我想好起来,你能帮我吧?”
半年前,我坐在咨询师面前,绝望又麻木地说出求助的话。
彼时,在经历了断崖式分手和被绝交的打击后,我进入了双相的急性发作期,试图结束掉自己的生命。
很显然,未果。
半年后,我以笔为舟,让它带领我混乱的情绪与思绪找到出口。
今天,我想出分享自己的故事,告诉你这半年里,我是怎么让自己逐渐好起来的?

为什么TA们都抛弃我?
世界彻底碎掉的那天,我刚经历完男友的断崖式分手。
随即求助好友的我,又被一个红色感叹号狠狠刺痛。
聊天页面的最后一句话,是她发的:“不是只有你的情绪才叫做情绪,你真的是一个很糟糕的朋友。”
两段关系在那时彻底崩塌,我的世界瞬间只剩下自己,孤立无援。
过往那些毫无保留地付出却被弃如敝屣的瞬间,在我的脑海疯狂翻涌、放大。
一个清晰而冷酷的念头攫住了我:“结束吧,太累了。”
再清醒过来时,我听到父亲的哭喊,救护车也已经赶到。
伤口处理好后,我被安排去了心理科,重新做了心理量表的评估。
结果是:重度抑郁+重度焦虑+重度躁狂。
这个结果我早有预料。
患有双相的我本就情绪不稳定,再加上断崖式分手和被绝交的打击,心理状况肯定恶化。
医生建议我除了服药外,还要持续进行心理治疗。
这次,我选择了“听话”,我要好起来。
因为我没得选,我没办法一了百了。

咨询伊始,咨询师简单问了我的病史和近况后,开始问到爆发的诱因。
因为不想被瞧不起,不像被看做“没有爱情就活不下去”的人,我含糊地说是被断崖式分手导致情绪起伏太大。
听到这样的答案,咨询师没有评判,没有说教,只是一句简单的回应:
“这段时间,你一定很辛苦吧。如果你愿意,可以和我具体聊聊发生了什么。”
这句话奇迹般地打开了我紧闭的心门。
那些被抛弃的愤怒、对自我的厌弃,如同溃堤的洪水,汹涌而出。
我语无伦次地讲述着那场断崖式的分手,好友的决绝离去,当晚试图了结自己的绝望。
咨询师安静地听着,偶尔点点头,稳定地容纳着我惊涛骇浪般的情绪。
等我倾吐完,他才问出:“为什么这段感情给你这么大的起伏?”
我说:“你读过《小王子》吗?小王子之所以爱他的玫瑰,是因为他灌溉过TA。他爱的是他付出过爱的那个人,这种付出感让他持续去爱。
我也是这样,不断地付出,灌溉过这段关系,所以我停不下来去爱。”
咨询师若有所思,问道:“你好像很投入在一段关系里,按百分比算的话,你会投入百分之多少?”
我说:“100%,爱情是,友情也是。结果他们,一个甩下一句我不爱了就抛弃了我,另一个认为我是非常失职的朋友,也不要我了。”
咨询师:“当你拼命付出却得不到回应,或关系反而直接崩裂时,你是什么感觉?”
“害怕”,答案直接冲出我的咽喉,“他们都抛弃我,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……”
咨询师:“我注意到,你总提到‘他抛弃了我’‘她不要我了’。可是,‘你自己’在哪里呢?她过得怎么样?”
这个问题像一双手,轻轻拨开了长久以来被我掩埋、忽略的某个地方。

自此,我开始和咨询师一起,重新审视和自己的关系。
我习惯性地把男友、朋友甚至只说过几句话的陌生人放在心头,没有边界地付出,却从未给“自己”留过位置。
在此之前,我的人生词典里,似乎根本没有“自我”这个词条。

终于因我所依赖的学会了分别
剖开自己的过程必然有阵痛,但更多的,是看见和疗愈。
在咨询里,我开始理解,为什么男友和好友的相继离开,会让我的世界跟着崩塌。
因为,在这些关系里,我投入得毫无保留,乃至“毫无边界”。
像一个溺水的人,拼命抓住身边的人,把TA们当作唯一的浮木。
却从未想过,我自己应该学会游泳。
比如,被分手前,我和男友无话不谈,任何隐私都会以“报备”的方式告诉对方。
他还要求我不能有新的异性社交,不能和除了他以外的异性过度接触。
这种控制让我有过不适,但我以这是亲密的表现为由自欺过去了。
但其实,这让我失去了最基本的社会支持,才会在需要帮助时孤立无援。
直到被分手后,我才意识到:
因为只依赖他,关系里只有他,导致我产生了很严重的分离焦虑,没有他,我会觉得自己活不下去。
在这段关系里,我把爱自己的空间让渡出去,允许男友过度侵入我的边界,也让自己失去了很多能力:
没有勇气逃离这段有毒的关系,也没有自信去建立自己的边界,更没有兴趣建立新的社交关系。

咨询师说:“你有没有想过,其实,你不需要100%投入到一段关系里。
当你100%地付出后,你没有留给自己多少空间,这段关系是以你掏空自己为代价的。
为什么不试试就用80%去经营关系,留20%给自己成长呢?这也是一种减少风险方法,不是吗?”
那一刻,我醍醐灌顶。
我在关系里,把爱自己的空间让渡了出去,导致自己逐步失去了维稳自己的能力。
这样的付出并不算爱,而是一种病态的交换——用掏空自己来祈求不被抛弃。
我的痛苦,很大一部分也正源于这种对自己感受的长期漠视。
觉察过后,是艰难的“划界”练习。
咨询师告诉我,控制双相最好的办法,就是不要让双相转相,尽量把情绪维持在一定的波动范围内。
而建立边界,减少情绪投入,并不是冷漠,而是自我关怀的开始。
我开始在情绪日记里,郑重其事地记下一些“为自己”的小事:
\"今天中午认真给自己做了顿午饭”“拒绝了那个不喜欢的聚会邀约,在家安静看了一部电影……\"
每一次写下这些,我的心里都会涌起一种奇异的、陌生的暖意。
我开始允许自己拒绝朋友临时的邀请,第一次回复“明天行吗?今天状态不好”时,我的心快跳到嗓子眼。
而朋友回复了拥抱的表情,以及一句:“嗯嗯,你先好好休息。”
没有指责,没有质问。
那一刻我再一次看到:真正的联结不需要用透支自己的委屈来抵押。

而面对双相和抑郁带来的生理性痛苦,咨询师也分享给我身体层面的调节方法。
当焦虑来袭,坐立不安,或是抑郁期难以动弹时,他会引导我做简单的“身体扫描”:
闭上双眼,把注意力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,依次感受脚接触地面的支撑感,腿部的重量,腹部的起伏,胸腔的呼吸,肩膀的紧绷或放松……
只觉察,不评判。
同时配合“腹式呼吸”:吸气时让腹部自然鼓起,呼气时缓缓沉下。
这种专注于身体和呼吸的方式,就像一根锚,把我从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暂时稳定下来。
虽然无法立刻驱散阴霾,但至少给了我一个喘息的空间,让我知道 \"风暴会过去,我此刻是安全的。\"
就这样,我不断地学着和自己的状态共处,在波动中寻找逐渐稳定的微光。

给自己留空间不是自私,而是自爱
现在的我,其实还在变好的路上跋涉。
焦虑和抑郁并未完全消散,它们可能还会是我生命气象的一部分。
但我已然不同。
我不再在关系中迷失自我、将全部生命意义寄托于他人。
我开始懂得倾听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声音,疲惫时允许自己休息,不愿意时尝试温和地拒绝。
我尝试找到一个出口,不依靠关系的一个出口,也很幸运地找到了:
我开始捡起来自己的文字爱好,开始投稿,偶尔写诗。
我把想说的一切都写出来,压抑的原生家庭、有毒的亲密关系、未曾消解的丧失……
当我把它们写下来,我不仅仅在治愈自己,还收获了一批被我治愈的读者。
不仅如此,我还开始自学画画,开始去健身房运动,甚至想自学化妆。
这不是为了讨好别人,而是取悦我自己,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、更活力。

当我开始给自己的生活增加更多的支点,改变也发生了:
我不再是那个因关系稍有变化就敏感多疑的小女孩,我建立了自己的边界,也找准了自己的事业方向。
我还开始设想,下次步入关系时自己会做些什么,不会做什么。
我也多了很多朋友,有学长、有老乡,甚至还有我的读者。
在这些关系里,我都没有百分百地付出,而是只投入80%,给自己和别人都预留了空间。
这样的关系,比我之前都轻盈、自在。
如果,你也在情绪的迷宫里跌跌撞撞,如果你也感到被掏空、被淹没,如果你也曾想过放弃……
请相信,黑暗并非终点,而只是我们暂时没找到光。
心理咨询,就是其中帮我们找到光一个路径。
它不会替你搬走所有高山,但会教会你攀登的技巧,让你生出穿越风暴的力量。
而允许自己寻求帮助,就是走向疗愈最勇敢的第一步。
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,可以看看这位经验丰富、专业扎实的咨询师——吴燕
↓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↓
如果,你也有抑郁焦虑、情绪衰竭、压力过大等心理困扰,又想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,不妨试试壹心理的「半价咨询」,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↓
作者:来访者林七一
编辑:小西
图源:图虫创意、Unsplash
汇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